四川省2013年下半年公招“四級聯考”筆試於11月3日舉行,18萬人走進考場,參與3354個職位的競港式飲茶爭。值得關註的是,在這些考生中,還有103名博士。(11月3日《華西都市報》)
  博士生和大專生進同一考場競選公務員職位,雖然考試硬性規則之下無須考慮公平性的問題,但是考生學歷強烈反差造成的違和感,多少信用卡代償說明其與常情有違。“重量級”的極大差異更多的卻是催生了人們對社會資源最大化利用的反思。
  孔夫子說:“學而優則仕”將更加優秀的人才集中到公共管理的崗位上,對於建立高素質、高效率的服務團隊似乎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。然而,這裡的“優秀”也只是在某種行業限度內的“優秀”,如果二胎這種優秀已經遠遠超過了該行業的本職要求,那麼這就從選拔人才而淪為了一種資源浪費。俗話說“殺雞焉用牛刀”,不是說牛刀不能殺雞,而是說,如此勞師動眾雖然也可以將事情完成,然而遠遠高過了回報的社會投入,其本身便成了一種累贅跟浪費。
  培養一名博士生與培養一名大專生或者本科生,要耗費的社會資源孰多孰少自不待港式飲茶言。而公務員錄取考試對於考生學歷資格的要求並沒有那麼嚴格,這就不得不引起我們對於高學歷人才社會歸屬的思考,本科或大專學歷的人才即能完成的工作,為何博士生也來“摻合”?這不是出於義憤的擠兌之詞,而是對於這些身負才學的人能否才盡其用的切實諫言。
  現代社會是分工越發明晰的運轉機制,隨著市場的完善,不管是人力還是物力的分工,只關鍵字會更加之明確。人盡其才、才盡其用才能保證社會資源利用的最大化,同時也最大程度上減少社會人才的浪費。每年都會在各大高校颳起的“公務員考試培訓熱”,其存在是否是種無意義消耗本已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,若競爭參與者們不能恰當認識自己所扮演的社會角色、所能代表的社會價值,而一味地參與“千軍萬馬擠獨木橋”的盲目競爭中,這便確定無疑地是種社會發展畸態。
  管理學講究經濟和效率,當過多的人才擁堵在公共管理職位的競爭道路上,其實這本身就已經是種“不經濟”,因為它已然造成了社會資源的不必要內耗。這一點,不知有志於公共管理的考生們,作何感想。
  文/宋祖禮  (原標題:博士考公務員:一場不必要的資源虛耗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n45lnzap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